前言:
从艺术史到文学史再到社会史。
“宇宙第一尤物”王铎跋《洛神赋图卷》
辽宁省博物馆,是我去过的观展体验最好的博物馆之一,其灯光还有展陈在省级博物馆中都是首屈一指的。人流量适中。比某些流量博物馆去了在人群中找文物的体验强了很多倍。而且重要的一点,辽博新馆开放后,一直在踏踏实实对外奉献绝妙好展。
比如这一次,国内首次以唐宋八大家为主题的文物展12月2号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了。作为世界范围内排名前列的中国古代重量级书画收藏机构,辽博此次拿出了多件国宝级的书画,包括在网络上人气最高的宋徽宗名下的《瑞鹤图》。
东晋顾恺之《洛神赋图》的宋摹本。
被《石渠宝笈》列为上等的天字第一号墨迹晋人《曹娥诔辞》。
北宋山水画杰作《茂林远岫图》等等等等。
这些看似主题并不相关的古代杰作,被辽博策展团队精心地用唐宋八大家为主题串联在一起,体现了辽博作为专业文博机构的深厚学术素养。本期推送,我们结合现场真迹实拍,选取一些重点作品,分析其中的内在关联逻辑,为大家解读今年度的年度压轴好展“山高水长——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”。
本次辽博展览有两条线不容忽略,一个是文学的演变,再一个就是文学演变背后时代的演变。这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,如董宝厚副馆长所说,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,文学以先声和先行的作用推进时代发展。
第一单元“文垂千载”中,进门所见的正是唐宋八大家画像。据董宝厚介绍,这八幅画像借展自国博,来自3套清代册页,而且此前从来没有公开展出过。
清 唐宋八大家像 国家博物馆藏
展厅中紧接八大家画像之后,辽博用了三件作品来展现中国早期文学的状态。一件取材自《尚书》(传为赵孟頫的《洪范授受图并楷书尚书洪范》);一件取材自《诗经》(南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《唐风图》);一件取材自《楚辞 九歌》(北宋 李公麟(传) 九歌图)。
在文学史上,先秦时代和后世有很大的不同。当时文学并不独立,其价值也未被充分认识。虽然如此,它们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。
赵孟頫(传) 《洪范授受图并楷书尚书洪范》
洪范授受图
楷书尚书洪范
文征明跋
《洪范授受图并楷书尚书洪范》为清宫旧藏,传为赵孟頫所作,虽然作者有争议,但不影响其价值,而且这次也是它的第一次对外展出。
南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《诗经 唐风图》
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《唐风图》
《国风·唐风·蟋蟀》
《国风·唐风·山有枢》
《国风·唐风·扬之水》
《国风·唐风·羔裘》
《国风·唐风·无衣》
《国风·唐风·采苓》
《唐风图》现存有三本,分别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、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、北京故宫博物院。其中,以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南宋马和之版最为出色,是马和之难得的真迹之一。
北宋 李公麟(传) 《九歌图》
云中君
湘君
辽博的这卷《九歌图》,是传世《九歌图》中的佼佼者。其卷尾有南宋王棣、洪勋及明代王稚登题跋。其中,王棣是王安石的嗣孙,他在题跋中认为这本“特细润可人”,并猜测是李公麟晚年画的。与安国同时代王稚登题跋则称自己见过不止一本《九歌图》,而此卷犹妙。
由先秦的《楚辞》到两汉的赋、到赋的骈偶化、再到用赋的方法作文章、最后形成骈文。汉魏辞赋充当了楚辞发展到骈文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。这一时期,也是文学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的转折点。自此以后,不仅文学鉴赏,还包括文学创作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所必备的教养。
在这个过程中的起了关键作用的就是以曹操家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。比如曹操把在汉代作为民歌存在的,连作者都不知道是谁的乐府诗,改变为他自己来创作。其子曹植更是在乃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,拓宽了文人创作的深度和广度,成为当时最耀眼的文学新星。
辽博展出的宋人《摹顾恺之洛神赋图》,正是以曹植创作的《洛神赋》为主题而衍生出的绘画杰作。
宋人《摹顾恺之洛神赋图》
洛神赋中一次惊艳的邂逅
翩若惊鸿宛若游龙
六龙
鲸鲵和文鱼
泛舟
东归
此卷《洛神赋图》,是目前所知传为顾恺之《洛神赋图》的六件摹本(其他五件分别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、北京故宫博物院、台北故宫)中最好的一本,虽为宋人摹本,仍存魏晋时期“人大于山,水不容泛”的时代特征。
此卷后有王铎题跋,称之为“宇宙第一尤物”。
南宋 高宗赵构 《章草书洛神赋》
翩若惊鸿,宛若游龙
德寿殿书
此卷为赵构退位隐居德寿殿时章草书曹植《洛神赋》全文。赵构晚年书法直追二王,格调古朴,运笔沉稳圆厚,草法谨严又富于韵致。字间不互相连接各自成形,但笔意贯通,仍有浑然一气之感。
元人赵孟頫行书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元人赵孟頫行书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目前存世共三件,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大德元年行书《归去来辞并序》,藏于湖州博物馆延祐五年行书《归去来辞》,然后就是辽宁省博物馆藏的这件未署年款行书《归去来辞并序》。此卷深得“二王”正传,用笔娴熟,起笔藏露锋交错,收笔锐钝有致。虽无确切年款,但综观全卷,遒劲姿媚,一气呵成,是其笔法成熟后的佳作。
自魏晋南北朝以来,骈文大为盛行,几乎到了无文不骈的地步。但其实,这种文体自身有很大的局限性,它不仅要采取四字或者六字的句式,还有对仗的要求。为了迁就这种文体,人为裁剪词句,割裂词语成了常态,以致文章内容都讲不明白,让人读得一头雾水。
这种状况延续到唐朝,安史乱后唐朝国势衰落,藩镇割据,宦官弄权,社会矛盾加剧。此时的韩愈和柳宗元认识到,骈文救不了中国人,于是他们振臂高呼,主张恢复古文来移风易俗。古文运动正式开始。
宋刻 韩愈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
由于韩、柳诸人致力于古文创作,使唐代的古文得到很好成绩;元稹、白居易一派的社会诗,也受他们理论的影响。古文运动也影响唐代传奇的发展,从而大获成功。
然而到了宋代,骈文再度流行,与之对应的古文运动又一次兴起,此时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欧阳修,他主张文道并重,建立了平易流畅的文章风格,使散文更具表达力和生命力。在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及曾巩等人的支持下,正式确立古文的正统地位,也影响了散赋。这场运动的尾声就是宋徽宗执政时期。1112年,《瑞鹤图》成,也是在这一年,唐宋八大家中硕果仅存的苏辙去世。不过,此时的古文已经成为文章正宗,无人再能撼动其地位,直至清末。
北宋 赵佶 瑞鹤图
早在南朝,文学理论家刘勰就在《文心雕龙》中表达了“文变染乎世情,兴废系乎时序”的观点。也就是说,文学演变的背后是当时社会的“世情”变化。韩愈柳宗元所推崇的先秦散文,正是封建制瓦解,贵族政治解体的时代,当时的散文都是有的放矢,直指中心,以便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。而韩愈所处的时代,也是旧贵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时代。韩愈和柳宗元认识到当时体制的弊端,都想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。以文章来造势,先秦散文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,因此,古文运动势在必行。
此次辽博创造性地使用了图像,从艺术史的角度,向没有文学史知识的普通观众解释古文运动。及其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。与文字相比,图像似乎更能让人抓住重点。通过馆藏书画、陶瓷,尤其是那些与文学史联系紧密的书画作品的展示,使观众理解古文运动生发于何处。
展览中,辽博不仅详细介绍了文物本身的信息。
还做了大量辅助观众理解的工作。比如有关唐宋八大家的人物事件及生平地理图。
相互之间的人物关系。
前代学者的人物评价。
还有多媒体手段来进行场景再现,让观众全方位地理解“唐宋八大家”的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。由于展件众多,一篇推送很难尽意。不过我们可以先行关注一下本次展览的重点作品。
重点作品一览
此次展览中最大的一个亮点,就是全卷展开的《曹娥诔辞卷》。这件作品升平二年(358)抄录的东汉度尚为烈女曹娥所作的诔辞全文。书心有“东晋升平二年”署 款,故此帖又名《升平帖》。自宋至清对作者 一直有王羲之与东晋佚名书家两种观点。由于年代久远,字迹漫漶不清。
晋人小楷《曹娥诔辞》
它的画芯中除了有书写者的自跋和南朝梁武帝内府唐怀充、徐僧权、满骞三 位鉴藏家的押署以外。
还有唐代“大历”“元 和”“开成”“会昌”等年号,其中仅唐代名士题记就有七处,包括传世唯一的韩愈真迹。
退之题,五月二十日,元和四年
柳宗元的堂弟柳宗直的观款。
进士卢弘礼,进士柳宗直来……
唐代大书法家怀素的墨迹。
有唐大历三年(768)秋九月望,沙门怀素藏真题。
此卷后的题跋同样精彩。
宋高宗赵构跋文
元人虞集,赵孟頫,郭天锡跋文
赵孟頫称之为“正书第一”。这段小楷题跋跟平时所见赵孟頫小字风格很不一样,因为这是至元二十年,赵孟頫34岁时期的作品,还属于早期风格。
元人康里子山,柯九思跋文
北宋 欧阳修 行书谱图序稿并诗
北宋 苏轼 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
北宋 苏轼 行书阳羡帖
北宋 苏轼、文同(传) 古木怪石图、墨竹图
北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(2021.2.2——2021.3.2展出)
南宋 朱熹 行草书尺牍并大学或问手稿
南宋 马麟 荷乡清夏图
南宋 佚名 摹孝经图
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
以上列举都是宋代(或传为宋代)及以上的珍贵书画作品,而且还没收全,现场的精彩作品还有很多。包括辽博精心布置的展陈及讲解。接下来我们还会有一期推送来介绍。文章最后,说一下辽博参观事宜。辽博是上午九点开馆,由于目前正处在疫情防控阶段,外地朋友参观辽博需获取绿码,可在“国家政务服务平台”的“防疫健康信息码服务”中获取。
而且辽博采取的是预约参观制,可到公众号“辽宁文化云”的“活动预约”窗口进行预约。预约完成会有一个二维码,截图保存。完成以上两项,届时带好身份证即可进场。
本文照片均由冯晟祎,段奇拍摄
文献参考:吉川幸次郎《中国文学史的一种理解》
推荐阅读
👇
👇
点亮在看支持一下~